养生 | 牛奶性寒但补钙,到底可以怎么喝?
一说到牛奶,大家都会想到它最突出的好处,那就是补钙,帮助孩子们长高,帮助成人和老人预防骨质疏松等。
牛奶虽好,但有些人却不适合喝。牛奶补钙但性寒,到底可以怎么吃?今天推荐2种吃法,不妨试一试。
牛奶含钙丰富,最容易被人体吸收
钙跟我们的骨骼健康是密切相关的,因为它构建和维持了骨骼的结构和强度。研究表明,钙摄入量更高的儿童,其骨骼生长也更快。
一份由中国疾控中心发表的全国性的营养调查数据显示,有97.1%的4-6岁儿童,也就是学龄前儿童,他们日常钙的摄入量没有达标。
而牛奶是含钙最丰富,最易被人体吸收,又最方便食用的钙来源,每100毫升牛奶中,大约含钙120毫克,其中钙的吸收率约32%,远超其他动植物。这也是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推荐,儿童及青少年要天天喝奶的原因。而在成年人的餐桌上,也推荐每天要摄入300-500克的奶及奶制品。
现代营养学认为,牛奶几乎含有人体需要的所有营养素,尤其含有丰富的钙和优质蛋白,可以帮助孩子们长高、长壮实,帮助成人和老人预防骨质疏松。
牛奶虽好,并不适合所有人
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看,牛奶含钙量高、营养丰富,但中医却认为,牛奶并不适合所有人喝。
《本草经疏》中记载:“牛乳乃牛之血液所化,其味甘,其气微寒无毒。甘寒能养血脉,滋润五脏,故主补虚赢,止渴。”可见,牛奶虽有很好的补益作用,但却是甘寒的,适不适合喝要看体质。
✔ 热性体质,脾胃阴虚者
牛奶性微寒,味甘,归心、肺、胃经,能补虚损、益肺胃、养血、生津润燥。平时怕热不怕冷,吃东西能耐受寒凉的人,喝牛奶不仅能纠体质之偏,营养也能被吸收,是利大于弊的。
此外,对于饥不欲食、唇干少饮、大便偏干、手足烦热、舌质嫩偏润、苔少的脾胃阴虚者来讲,牛奶还能养胃护胃,适合喝。
✖ 寒性体质,脾虚湿困者
牛奶甘寒,寒性体质的人如果直接喝,可能就会伤脾阳,伤了脾胃,就会影响消化功能。若脾胃运化功能减弱,消化不了牛奶的营养,反而积滞在体内,变成负担,则对健康无益。所以,寒性体质的人,不建议直接喝。
此外,对于平素就容易胃胀嗳气、大便溏烂、口黏腻不渴、舌苔白厚腻的脾虚湿困者,牛奶性微寒,易生湿,过量食用会加重体内的寒湿、痰湿,故也不适合喝。如《本草经疏》:“脾湿作泄者不得服。”《本草汇言》:“膈中有冷痰积饮者,忌之。”
■ 体质平和、乳糖不耐受者,注意食用量
如果体质不偏寒热,喝牛奶没有超过身体不耐受的“度”,没有出现寒凉的反应症状,则可以喝,这就是进食量的把握。包括乳糖不耐受的人群,就是喝完了牛奶以后就容易腹胀、拉肚子的人,也可以通过逐渐过渡,控制进食量的方法来尝试。
根据有关研究,亚洲人乳糖不耐受的比例是比较大的。而中医的角度看,乳糖不耐受可能跟体质偏性有关,寒性体质的人,乳糖不耐受的概率会更高。
牛奶性寒,但补钙,试试这样吃
如果你刚好是不适合喝牛奶的体质,比如寒性体质,阳虚,气血虚,脾胃虚寒,乳糖不耐受,但又不想错过补钙的牛奶,不妨试试这样做:
■ 牛奶+乳酸菌:自制活菌酸奶
如果是乳糖不耐受或牛奶蛋白过敏的人,可以试试自制活菌酸奶。研究表明,当牛奶做成酸奶后,牛奶中的营养成分不仅没有减少,并且发酵过程还分解了部分乳糖和可能造成过敏的蛋白质。同时,发酵后的牛奶,不仅维生素的含量增加了,钙质的利用率也提高了。
自己做的酸奶,会越放越酸,它会不停发酵,是活菌酸奶。建议酸奶现做现吃,不要放冰箱保存。通常每人每天可以喝200-300克活菌酸奶,当然,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感受来调整食用量。做法也很简单。
自制活菌酸奶
材料:全脂鲜奶250毫升(保质期3-7天的最好,其次是保质期6个月的纯牛奶),乳酸菌发酵粉0.25-0.5克(可网购)。
做法:
1. 把鲜牛奶倒入消毒好的容器;
2. 放入酸奶机或可恒温42度左右的电饭煲;
3. 发酵时间大约需要8-10小时;
4. 可以睡前发酵,隔天起床后一桶新鲜的酸奶就做好啦。
吃法:可以直接吃,或加入蜂蜜调味,或加入坚果、水果等一起食用。
适用人群:3岁以上儿童及成人。
■ 牛奶+姜汁:姜撞奶
姜撞奶是广东地区的特色甜品,以姜汁和水牛奶为主要原料加工制作而成,口感滑嫩,风味独特。生姜性微温,味辛,归肺、脾、胃经,能温中散寒,与牛奶(或水牛奶)搭配,能中和牛奶的寒性,还能促进蛋白质等营养的吸收,起到温中补虚的作用。
姜撞奶
材料:生姜50克,牛奶250ml(水牛奶或鲜奶更佳),糖适量(1人份)
做法:
1. 生姜去皮,磨碎或放榨汁机榨出姜汁,盛1汤勺到碗里;
2. 煮牛奶+糖,煮开后关火,放凉几分钟后,倒入已有姜汁的碗中;
3. 等待5分钟,牛奶就能凝固;
4. 糖尿病患者可以不放糖。
功效:温中补虚。
适用人群:3岁以上儿童及成人。
本期封面:
来源:黄穗平说脾胃、广东中医药
医学指导:黄穗平 广东省名中医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科主任
编辑:大然 责编:邹向东
更多健康科普内容
敬请关注“广州卫健委”视频号
往期回顾
警惕 | 22岁小伙确诊,第一批90后已成高发人群→
【免责声明:我们尊重原创、注重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】联系和投稿邮箱:jiankangGZ@126.com
记得“点赞+在看”▼